什么是強迫癥?強迫癥是一種以強迫癥狀為主的神經癥,其特點是有意識的自我強迫和反強迫并存,強迫癥在世界范圍內的終身患病率為0.8%~3.0%,與其他嚴重致殘性精神疾病性障礙(約1%)近似。國內報道的強迫癥患病率總體上低于多數西方國家,女性高于男性,平均發病年齡19~35歲,56%~83%的強迫癥患者至少共患1種其他精神障礙,如情感障礙、焦慮障礙、神經性厭食癥和貪食癥、酒精或物質濫用或依賴、抽動障礙等。
強迫癥有哪些特點?強迫癥的主要特點是反復或重復出現的想法或行為,明知不合理或是過分的,但難以控制或擺脫,需通過重復或反復確認來減輕痛苦。強迫癥可涉及各個心理活動領域,包括感知覺、注意、記憶、思維、情感、動作和行為,以及人際關系等。臨床上一般分為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兩方面。
強迫思維是什么?強迫癥患者很容易反復地去想一些沒有必要想的事,患者自己也知道想這些沒有意義,但是控制不住地反復琢磨,也就是俗話說的“鉆牛角尖”。比如有的人總想著門是不是沒有鎖上,反復確認過了,還是會想。
什么是強迫行為?通常強迫行為會跟隨強迫思維出現,患者常常先出現強迫思維,然后會付諸行動,過度地做一些沒有必要的事情,讓自己心理上覺得舒服點。比如有的患者先出現怕臟的強迫思維,緊接著就會出現反復擦地幾個小時,反復洗衣服等強迫行為。
強迫癥吃藥管用嗎?
現在常用藥物配合行為療法來治療強迫癥。因為科學研究發現,強迫癥的出現跟5-羥色胺有很大關系,5-羥色胺是一種能讓大腦產生愉悅情緒的物質,可以通過5-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等藥物來提高腦內的五羥色胺的濃度,達到改善強迫癥的效果。
臨床上常用的5-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包括氟伏沙明、帕羅西汀、舍曲林、氟西汀、西酞普蘭等,如果一種藥沒有效,也可以幾種藥聯用。但這些藥物只對50%的強迫癥患者有用,另一半的患者不管怎么吃藥都不會有明顯效果。
強迫癥不想吃藥怎么辦?
重復性經顱磁刺激(rTMS)治療,被廣泛應用于精神領域,其應用性相對成熟,對各類精神類癥具有明確的效果。對于傳統療法效果不佳的強迫癥患者,經顱磁刺激增加了新的治療選擇。經顱磁刺激在調節神經回路方面的相對特異性,以及誘導的腦神經網絡是具有可塑性的。